Workflow
当零跑开始讲“故事”

产品与技术升级 - 新款C11完成深刻技术升级,包括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640公里续航、AR-HUD、LEAP 3.5架构、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等配置,起售价14.98万元[2] - 公司强调平台能力集中交付,所有3C产品可快速换装先进装备且成本可控,体现全域自研积累成果[3] - 新款C11标配800V碳化硅平台、全新智驾系统、AR-HUD、21扬声器,高配价格比上一代略有提升甚至更低,采用"成本定价模型"[6] - AR-HUD实现全面自研和量产落地,亮度、清晰度、与眼睛匹配程度优于行业水平[7] 成本控制与自研策略 - 公司65%成本为自研,相比外采供应商可节省约10%成本,同配置车型竞品价格在20-25万元区间[6] - 成本优势来自技术创新和组合集成而非供应商议价,通过自研与集成实现降本[6] - 自研策略聚焦高附加值零部件,前提是"成熟+规模+成本可控",不盲目推行技术全栈[7] - 放弃自研智驾芯片,选择产业链分工合作,体现务实战略定力[8] 销量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全年销量14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22万辆,同比增长145%,逆势增长[11] - 2025年上半年出口海外2万余辆,占总销量近10%,海外市场成为第二增长引擎[15] - 预计2025年可完成50万+销量目标,但仍处于盈亏平衡边界线[11][12] 产品规划与渠道策略 - 产品线加速拓展,覆盖C10/C11/C16的3C产品,2025-2026年将落地A/B/D系列车型,形成完整产品矩阵[14] - 渠道优化减少商超型网点,集中发展4S店并提升区域控盘能力[14] 品牌战略与行业定位 - 从技术导向转向品牌叙事,开始注重技术价值与理念的传播,推动"工程能力"向"市场共识"转化[19] - 智驾方案采取跟随性策略后进入第一梯队,聚焦合理成本、可控体验和快速上车的技术闭环[10] - 定位为"最会算账的技术宅",产品哲学强调"质价比"而非堆砌高配[3][10] 发展阶段与战略目标 - 发展分为三阶段:IPO完成"长征"、十周年进入"不亏损接近平衡"状态、当前处于"解放战争"冲刺阶段[4] - 目标从"活下去"转向"拼增量",需快速提升销量和盈利能力以巩固市场地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