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呷哺呷哺启动“凤还巢”计划,“分蛋糕”能否成为“良药”?

公司战略调整 - 呷哺呷哺启动"凤还巢"内部合伙计划 首批21位合伙人完成签约 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 合伙人主要为运营经理及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1] - 采用"三方共同持股"模式 合伙人、集团及高管共同持有门店股份 通过股权绑定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4] - 总部提供全方位支持 包括品牌授权、供应链保障、人员培训及运营督导 合伙人可享受与直营店同等的成本优势与品质保障[5][6] - 计划每年新增50至100家合伙门店 分红比例向一线员工倾斜 首批门店预计5个月回本成为内部标杆案例[6][8] 行业发展态势 - 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 同比增长5.6% 但增速较2023年明显放缓[2] - 火锅门店数量在2024年三季度达53.55万家峰值后持续减少 2025年一季度降至50.48万家[2] - 人均消费90元以上火锅门店占比从27.9%降至11% 70元及以下门店占比由44.8%上升至65.7% 显示消费持续下探[2] - 头部品牌纷纷转向合伙与加盟模式 海底捞2024年3月推行加盟特许经营 九毛九2024年2月开放区域代理权[3] 模式优势与挑战 - 合伙制可绑定人才并稳定军心 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员工内生动力 有利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6][7] - 餐饮连锁化率提升 品牌管理技术及供应链能力增强 为放开加盟合伙提供基础支持[7] - 需严格把控品控和分红机制 确保管理标准与食品安全体系统一 避免因管理失控导致闭店率升高[6][7] - 该模式被视为直营与加盟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能平衡扩张速度与品质控制 但实际效果仍需观察首批门店运营成果[7][8] 公司经营状况 - 呷哺集团股价2024年长期低于1港元 4月市值跌破10亿港元 较2021年高点下跌96%[2] - 集团创始人曾承诺将门店利润30%-40%分配给营运端人员 目前通过股权绑定形式落地[6] - 相比海底捞截至2023年底仅13家加盟店(含10家老店转让) 呷哺的轻资产拓店模式更适应其体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