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轮破亿元资金注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资本更青睐“汽车人”造“人”?

行业融资动态 - 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呈现"破亿元"和"多轮次"特征,成为资本"宠儿"[3] - 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在7月完成京东战略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此前3月已完成5亿元A轮融资[2] - 智元机器人获正大集团战略投资,已累计完成9轮融资并通过入主上纬新材料登陆科创板[2] - 它石智航成立未满半年即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2] - 维他动力成立100天内获两轮合计2亿美元融资,智平方、星海图等企业上半年均获数亿元融资[2] 人才流动趋势 - 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人才自2023年初开始大规模转向人形机器人赛道[4] - 小鹏汽车前首席科学家郭彦东创办智平方,Waymo/Momenta背景的高继扬创立星海图[4] - 文远知行前COO张力加入逐际动力,蔚来前架构师史青帆创办少年游[4] - 华为车BU前首席科学家陈亦伦联合百度IDG前总经理李震宇等创立它石智航[4] - 地平线前副总裁余轶南创办维他动力,并吸引理想汽车前产品总监赵哲伦等加入[4] 技术协同优势 -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网联汽车在环境感知、规划控制等技术链路上具有同源性[7] - 智能辅助驾驶的"VLA+VLM"架构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进化路径[7] - 特斯拉机器人团队证实其汽车领域积累的AI训练、电池、芯片技术可迁移[7] - 地平线首席架构师苏箐指出自动驾驶技术是人形机器人的基础门槛[7] - 汽车业"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可直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供应链[7] 行业转型动因 -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利润受压,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十年红利赛道[4] - 余轶南认为汽车形态限制AI价值释放,人形机器人能创造全新载体[5] - 小鹏汽车何小鹏预判汽车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是产业变革方向[5][6] - 车企智能辅助驾驶团队正批量转型或内部孵化人形机器人项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