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银行股的“上涨逻辑”:民粹主义、财政宽松、本币升值

宏观层面利好因素 - 民粹主义引发财政宽松担忧推高债券收益率 银行股是债券收益率上升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1] - 银行作为高度本土化行业 从欧洲日本等地货币升值中受益显著 [1] - 2024年是120年来首次所有主要发达市场执政党失去政权或多数席位 政治变化通常导致增加支出和财政宽松 [3] - 美国需要GDP约3%的财政紧缩才能稳定政府债务 但政治现实导向更多财政支出 这种"松财政"环境倒逼"紧货币"推高长期国债收益率 [3] - 银行是TIPS收益率上升时表现第二好的板块 与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紧密相关 [3] - 瑞银维持对美元看空观点 预计欧元和日元走强 银行是欧元或日元升值时表现最佳板块之一 [7] - 欧美私人部门杠杆率处于异常低位 信贷需求明显回升 欧洲法国和意大利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强劲 [11][15] 结构性改善与估值优势 - 银行板块经历后金融危机时代去杠杆和严监管 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2] - 银行股远期市盈率较历史常态存在约10%折价 市场已消化约10%盈利下调 [16] - 欧洲银行11.6%的股本成本相对于6%的CoCo债收益率过高 若下调至10%意味着市场已定价14%盈利下调 [17][19] - 澳大利亚银行ROTE低于欧洲同行但市净率高达3倍 显示银行板块可能实现价值重估 [20][21] - 瑞典案例显示银行对经济衰退免疫力提升 GDP下滑2.4%期间不良贷款率未显著上升 [26] - 欧洲银行2025年预计总收益率(股息+回购)达8.3% 美国银行达7.2% 在所有主要行业中优势明显 [31] - 去杠杆化结束 监管开始放松 诉讼与罚款风险降低 金融科技颠覆风险可控 [32] 战术配置指标 - 银行股在全球29个行业中拥挤度排名第8 在欧洲排名第9 相对适中 [36] - 瑞银欧洲评分卡中银行股盈利修正排名第2 全球排名第5 [41] - 宏观模型显示基于PMI货币和债券收益率 欧洲银行股表现仅与变量持平 欧元进一步上涨或PMI上升将推动跑赢 [41] - 重点看好欧洲和日本银行股 因利率接近降息周期末端或加息初期 且受益于本币升值 [41] - 部分新兴市场如巴西因利率有望从高位回落具备吸引力 对美国银行相对谨慎 [41] - 偏好欧洲零售银行客户粘性高业务风险低 看好美国投行规模效应和监管优势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