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动态 - 公司于7月23日订立认购协议,配发及发行约16.67亿股认购股份,每股1.5港元,总代价约25亿港元,无极资本为唯一认购方 [1] - 此次融资所得款项净额约24.98亿港元,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真实世界资产(RWA)及数字资产等业务 [1] - 这是公司自2021年底上市以来的第三次再融资,前两轮于2024年6月和12月完成,合计募资近48亿港元 [2] 业务发展 - 公司业务重心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曾占比超80%)转向生成式AI,2024年生成式AI收入同比增长103.1%至24.04亿元,营收占比从34.8%提升至63.7% [4] - 传统视觉AI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39.5%至11.12亿元,营收占比从53.9%降至29.5%,智能汽车收入下降33.2%至2.56亿元,占比从11.3%降至6.8% [4] - 2024年12月公司宣布"1+X"业务架构重组:"1"为生成式AI(含算力大装置、基础模型及应用),"X"包括智能汽车、家庭机器人、智慧医疗等独立融资业务 [5] 财务表现 - 公司自2018年以来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500亿元,截至2024年底总现金储备127.5亿元(含88.88亿元现金及29.7亿元定期存款) [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9.27亿元,较2023年扩大,主因生成式AI业务算力需求增加 [5]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69.74亿元(同比减少近10亿元),但账龄恶化,超3年应收账款从15.42亿元增至38.21亿元 [6] 历史背景 - 公司2014年由汤晓鸥教授与徐立博士创立,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起家,与旷视、依图、云从并称"AI四小龙" [2] - IPO前完成十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春华、Silver Lake、IDG等,2021年底港股上市募资58亿港元,市值一度近千亿港元 [2][4]
加速业务转型,商汤科技再融25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