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如何算好“经济账”?找准场景是关键

低空经济的核心逻辑 - 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是技术应用必须回归商业本质,算好"经济账"[3] - 低空经济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新兴经济形态,又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5] - 经济性体现在用无人机替代人力降低成本,例如婚庆场景用无人机送戒指可提升经济价值[3][4] 产业链关键环节 - 上游需关注企业核心技术壁垒,如同淘金热中的"卖水人"[5] - 中游整机制造需评估技术路线是否符合主流方向及适航取证进度[5] - 下游应用场景需具备清晰商业逻辑和盈利可行性[5] - 三个环节紧密相连决定产业能否健康高效运行[6] 主要应用场景 - 服务人类:如无人机洒农药、高压线巡检等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7] - 物流运输:从送咖啡到运送几百公斤货物,遵循"先货后人"发展路径[7][8] - 载人交通:包括景区直达航线(虹桥机场至莫干山153公里/42分钟)、城市接驳(浦东机场至陆家嘴10分钟)和应急医疗转运[8] 商业化落地方向 - 物流领域:浙江千岛湖区域无人机配送可降低人力成本,海外海岛对eVTOL物流需求显著[9] - 文旅场景:eVTOL厂商重点布局,如景区间直达航线实现区域化安全管理[8] - 短期优先to B场景:农林植保(海外农场无人机使用率高)、电力巡检、应急救援[9] - 中期载物最易落地,载人场景中文旅观光或2-3年内快速实现[9] 产业发展特征 -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长、培育周期久的特点[3] - 当前仍以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为主导,需精准细分场景[8] - 万亿级市场潜力已成共识,但产业化路径需探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