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业务加速开拓期,智元、宇树拿下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订单,优必选中标超9千万元订单 [1] - 特斯拉擎天柱项目被传暂停,生产端需调整 [1] - 工业场景成为业内共识,多家公司推出产品进入工厂实训 [1] 公司业务进展 - 开普勒机器人正在启动小批量量产,预计今年销量100台,明年1000台,后年1万台,每年10倍增速 [2] - 今年100台将用于工业场景落地测试、科研和数据采集场等,明年工业场景占比将提升 [2] - 公司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已在上汽通用汽车工厂实训,展示质检、巡航、搬运等工作表现 [1] 工业场景战略 - 工业场景结构化且封闭,对泛化性要求较低,适合人形机器人早期切入 [3] - 工业场景投资回报清晰,可采集真机数据推动技术演进 [4] - 工业场景具身智能类似L2级智能辅助驾驶,要求可控且数据量需求适中 [5] 产品应用与优势 - 人形机器人可替代工厂中需要灵活操作的工位,如冲压件上下料等 [6] - 产品可解决工人不友好工位问题,如重物拿取、弯腰等易造成工伤的环节 [7] - 远期目标将单台成本降至2万美元,客户1-2年可收回成本,目前接近3万美元水平 [7] - 通过自研核心零部件(自研率80%以上)和战略合作实现高性价比 [7][8] 技术优势 - 采用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和串并联混合仿生架构,实现"充电1小时工作8小时"的长续航 [9] - 该架构在负载情况下传动效率高,功耗低,但技术难度较大 [9][10] - 运动智能通过强化学习训练,操作智能通过端侧小模型实现工业场景具身操作 [11] - 正在推进VLA和具身大模型研究,计划通过数据调优实现快速部署 [12] 行业比较 - 国内外厂商整体处于同一起跑线,特斯拉擎天柱和Figure进展较快 [13] - 国内在机器人本体和运动控制方面开始全球领先,国外在具身大脑研究更前沿 [13] 发展挑战 - 机器人本体需2-3年达到工业级稳定可靠要求,明年起将小批量落地迭代 [14] - 具身智能尚不具备全场景泛化能力,数据缺乏且技术路线未收敛 [14] - 公司正建立数据闭环工业具身智能,目标将部署时间从几周缩短至几天甚至几小时 [15]
开普勒机器人胡德波:下游需求量非常大 预计每年销量增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