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全面下滑,营收、净利、交付量与自由现金流罕见全线下滑,核心汽车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同比负增长 [2] -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高调讲述Robotaxi、FSD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宏大蓝图,试图用未来愿景对冲当前财务困境 [2][5] - 特斯拉面临主力车型增长乏力、全球电动车市场调整、政策变动及中国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2][3] - 公司正处于"技术超前"与"商业兑现"之间的尴尬中场,未来取决于"三体战略"能否成功落地 [2][8] 财务表现 - 总营收同比下滑12%至224.96亿美元,净利润萎缩20.7%至11.72亿美元 [2] - 核心汽车业务同比下跌16%至166.61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两位数下滑 [2] - 全球交付量同比锐减13.5%至38.4万辆,碳排放积分收入暴跌51%至4.39亿美元 [2] - 自由现金流从6.84亿美元断崖式跌至1.46亿美元 [7] 产品与市场 - 旗舰车型Model S/X交付量遭腰斩仅1.04万辆,支柱产品Model 3/Y同比下滑12%至37.37万辆 [3] - 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贡献12.88万辆交付量,占比达全球总量的34% [3] - 针对中国市场,公司将于第三季度推出定位更高、预计售价40万元左右的六座豪华版Model Y L [3] - 平价车型已于6月在美国工厂启动试产,但原计划上市时间推迟至第四季度 [3][4] 政策影响 - 美国《大而美法案》终结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体系,7500美元联邦补贴将于9月30日作废 [3] - 补贴取消意味着Model 3/Y消费者购买成本将面临约16%的变相上涨 [3] - 马斯克坦言,受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终止及关税等因素影响,公司未来几个季度或将经历"艰难"时期 [3] 未来战略 - Robotaxi服务在奥斯汀积累超7000英里真实路测数据,计划年底覆盖美国半数人口 [6] - FSD在北美地区的采用率增长了25%,但欧洲和中国面临监管限制 [6] - Optimus人形机器人迎来第三代设计突破,预计年底前推出原型机,五年内达成年产百万台目标 [7] - 三大业务面临监管不确定性、技术验证和短期财务承压等共同挑战 [7][8] 组织架构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高管离职潮密集上演,涉及软件工程、能源工程、电池架构、销售等多个部门 [9][10][11] - 马斯克亲自接管欧美销售业务,朱晓彤升任全球制造业务负责人并统领亚洲销售 [11] - 频繁人事变动反映公司对内部管理结构和运营效率进行深度调整的迫切需求 [11] 行业环境 - 全球电动车市场从高速扩张步入冷静调整期,欧美关税与补贴政策频频变脸 [2] - 在中国市场,公司正遭遇比亚迪、小米、华为系等本土品牌在价格、配置与智驾体验上的多点围剿 [2] - 资本市场对企业战略敏感度提高,公司需在资本周期收紧背景下为技术梦想争取缓冲期 [12]
马斯克的“三体计划”,救不了当下的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