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具身智能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应用场 [1] - 大模型技术全面进入机器人决策和控制,例如青龙机器人基于600万真机数据和VLA预训练形成2.8B操作大模型 [1]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浦江实验室团队预计年底前完成2500万整机数据积累,规模达谷歌同类数据集的10倍 [2]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 - 具身智能在制造业突破,科技公司推出能与人交互、理解环境的机器人,推动"黑灯工厂"实现 [2] - "一脑多形"实践下,通用具身大脑应用于千行百业,如云百生剥鹌鹑蛋机器人、希夕做饭机器人等 [3] - 上核管孔清理机器人解决劳动工人长时间弯腰重复作业问题,适用于核电等复杂工业场景 [2] 人形机器人成本与性能 - 中国人形机器人用不到美国Atlas、日本Asimo百分之一的成本,达到相当性能水平 [4] - 智元新创远征系列机器人展示多才多艺,得益于"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创新设计 [4] - 中国结合制造业优势和具身智能技术基础,实现高智低价的独特路径 [4] 数据与AI产业链 - AI模型依赖高质量数据,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于高质量数据供给不足 [4] - 需要加快高质量数据资源整合,推进数据要素流通,鼓励行业龙头构建行业数据资源 [4] - 中国在算法模型、底层芯片领域取得突破,但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 [4] 中国AI发展态势 - 中国通过政策引导与生态构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加速AI技术深度应用与产业融合 [5] - 中国凭借技术积累、庞大数据资源与市场潜力,成为全球AI领域有力竞争者 [5] - 中国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跃迁 [5]
机器人太会“整活”了,通用具身大脑照进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