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工程进展与挑战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2.5倍 未来版本将提升至3倍 重量约为土星五号2倍[1] - 最困难部分是研发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盾 这是人类从未实现过的技术[2] - 计划通过"巨型金属机械臂"捕获上层飞船 预计最快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实现飞船回收[3] - 实现完全重复使用后每吨有效载荷发射成本将低于猎鹰1号 运送100吨载荷成本低于猎鹰1号运送半吨成本[5] 轨道加油技术挑战 - 下一个重大挑战是轨道加油 核心是转移液态氧 需要两艘星舰完成对接[5] - 轨道加油类似空中加油但需在轨道环境进行 目前尚无任何机构尝试过[5] - 推进剂中约80%为液态氧 20%为燃料[5] 火星殖民愿景 - 主张将1%资源投入星际计划 为地球灾难预备"生命火种"[4] - 初期火星居民需居住在玻璃穹顶设施中 外出必须穿戴火星宇航服[6] - 火星城市具有防御性价值和激励性价值 确保人类意识火种不熄灭[6] - SpaceX最终会成为星际公司 但可能不会在马斯克有生之年实现[7] 特斯拉产品战略 - Cybercab采用双座设计 不会取代Model 3和Model Y 后者具备四座或六座能力[8] - 计划推出大型电动车[8] - Robotaxi将采用Uber与Airbnb结合模式 开放给私人车主参与[8] - Roadster计划今年年底展示原型车 预计最快今年底最迟明年初演示[9] 自动驾驶部署计划 - 全自动驾驶计划今年在美国多个城市部署 明年拓展全球[4] - 正在推进技术落地 特别强调"轻松而非严肃"的测试节奏[4] - 在旧金山湾区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服务[9] 擎天柱机器人规划 - 第三版擎天柱设计已适配量产 计划明年大幅扩大产能[10] - 年底产量可能仅为数百台而非数千台[10] - 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亿甚至500亿台[10] - 采用与汽车相同的自动驾驶计算机AI4 未来将升级至AI5[11] - 初期将聚焦高价值场景 如为四肢瘫痪患者提供全天候协助[12] 人工智能发展 - AI发展速度堪比"超音速海啸" 是见过最快的技术进步[15] - Grok未来将实现"概念级心灵感应式交互" 直接以思想传递信息[4] - AI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十倍以上 消除贫困[15] - 全自动驾驶与擎天柱可能使特斯拉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16] Neuralink医疗应用 - 已有8名患者使用其设备 计划年底将用户数量增至20名[17] - 明年将推出Blindsight植入物 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17] - 未来可能实现"赛博增强" 大幅提升人类智能与通信速度[17] - 可解决任何脑部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视力听力障碍和运动能力丧失[19] X平台发展 - 已进化为支持四小时视频与长文本的全模态平台[21] - Xinace支付系统将在数月内推出测试版[21] - 核心目标是确保法律框架内的言论自由并追求真相[21] - "社区笔记"功能会纠正任何人的错误 包括美国总统[21] 人机共生愿景 - 希望通过Neuralink增强人类智能 实现与AI的共生[23] - 未来可能是人机智能的融合 80%-90%可能性是美好的[23] - 人类智能 机器智能与机器人将深度交织[23]
马斯克最新访谈:收到砖头礼物,谈火星改造,还要让AI读懂人类脑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