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旨在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依据《公司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1] - 内部审计定义为由内审部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真实性及业务活动效果进行系统化监督检查和评价[2] -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实施负最终责任,重要制度需经董事会审议通过[3] 审计机构设置与人员要求 - 董事会下设独立审计委员会,成员由非高管董事组成且独立董事过半,会计专业人士任召集人[5] - 内审机构直属董事会,配备专职人员且独立于财务部门,不得合署办公[6] - 内审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提名董事会任免,需披露其背景及关联关系[8] - 审计人员需具备专业能力并保持独立性,利害关系需回避[9][10] 审计职责与工作范围 - 审计委员会职责包括指导制度建立、审阅年度计划、协调外部审计等[11] - 内审机构需评估内控有效性、审计财务合规性、反舞弊检查,每季度向董事会报告[12] - 审计覆盖所有业务环节,包括销售收款、资金管理、投资融资等核心流程[13] - 需重点审计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使用等高风险事项[19][21][23][24][25] 审计程序与实施规范 - 工作程序包括立项、计划、实施、报告、整改追踪等完整流程[28] - 年度审计计划需经审计委员会批准,项目审计需制定详细方案[29][30] - 审计证据需满足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要求并完整记录[15] - 审计报告需征求被审计方意见,异议需补充核实后形成终稿[33] 监督管理与违规处理 - 建立内审人员考核机制,对阻挠审计、弄虚作假等行为可建议处分[36][37] - 审计人员谋取私利、徇私舞弊或泄露机密将面临追责[38] - 内控缺陷需督促整改并后续审查落实情况[35] 制度效力与更新 - 法律修订导致冲突时以新法规为准[39] - 本制度解释权归董事会,自审议通过后生效[40]
辰奕智能: 内部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