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股东结构变更有利于治理改善、国资赋能、不良资产处置及并购整合 加速成为全球医疗器械龙头之一 [1] - 医疗器械行业关注度提升 产品创新持续催化 国际化与并购打开长期空间 医保集采政策调整(不再唯低价论)推动板块反内卷、估值修复及拐点机会 [1][2] - 公司作为国内创新医疗器械龙头 当前处于估值低位 具备投资价值 [1][2] 股东结构变更 - 股东大冢出售290,670,408股股份(占总股本15.71%) 持股比例从20.7%降至4.99% [1] - 买方包括上海上实资本旗下基金(持股7.31%)、We'Tron Capital Limited(持股从18.67%升至25.98%)及管理层投资平台 [1] - 上实资本作为国资平台 有望通过产业资源协同助力公司战略发展及并购整合 [2] 战略与治理优化 - 国资背景股东赋能 提升公司在上海市地位 受益于地方政策支持 [2] - 上实资本聚焦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 多币种基金矩阵布局 深度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建设 [2] - 公司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全球化战略整合技术资源与渠道优势 缩短研发周期 促进商业化放量 [3] 财务与业绩展望 - 当前市值202亿港元 曾达1300亿港元峰值 [3] - 子公司市值:心脉医疗138亿人民币、微电生理103亿人民币、微创机器人208亿港元、微创脑科学78亿港元、心通医疗32亿港元 [3] - 2025-2027年收入预计11.41/13.20/15.26亿美元 同比增长10.67%/15.65%/15.66% [4] - 归母净利润预计-0.53/0.91/1.32亿美元 同比增长75.39%/272.53%/44.74% [4] - 2025年PE(按10.94港元股价)为-49.0倍 2026-2027年降至28.4/19.6倍 [4] 业务进展与催化 - 2024年自有创新产品出海收入占比近10% 预计2025年保持高速增长 [3] - 2025年下半年有望实现半年度扭亏为盈 全年亏损大幅收窄 2026年实现全年盈利 [3] - 创新产品陆续获批 借助全球化销售网络加速商业化 [3] - 集采与合规等不利因素边际改善 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推进 [3]
微创医疗(0853.HK):国资入股有望改善公司治理 创新医疗器械龙头迎来重大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