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手机屏幕、新能源汽车电机、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涂层等领域[1] - 在军工领域,稀土是"隐形的战斗力",导弹制导系统需要稀土来保持磁铁在极端温度下的稳定性,隐形战机的雷达材料需要稀土来实现对雷达波的高效吸收[3] - 在民用市场,稀土是新能源时代的"刚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要用到近2公斤稀土,一台风力发电机的永磁体稀土用量能达到数十公斤[3]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稀土储量,掌握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和90%的精炼产能[3] - 全球每年挖出来的稀土七成来自中国,其他国家挖的稀土最终也得送到中国来精炼[3] - 中国用几十年的产业链积累和技术沉淀形成了"开采-精炼-加工-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18] 稀土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作用 - 在中美贸易战中,稀土成为中国手里的"硬牌",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后,依赖稀土的美国新能源、军工企业受到影响[5] - 特朗普时期美国不得不松口,允许美国企业申请中国稀土进口许可[5] - 全球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国稀土是能影响全球产业链的战略资源[5] 日本对稀土的依赖与应对 - 日本稀土依赖度曾超过90%,因外交争端中国暂停对日本出口稀土时,日本多家汽车、电子企业停工[7] - 日本尝试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稀土,但成本比直接开采高3倍,一年最多提取几百吨,无法满足需求[7] - 日本在越南投资稀土矿因基础设施差无法运输,在澳大利亚参股矿山但精炼环节仍需送到中国[7] 日本的无钕电机技术 - 日本Proterial公司宣布研发出不含钕和重稀土的纯电动汽车电机磁铁,使用铁氧体替代钕铁硼[9] - 中国掌控全球90%的钕铁硼磁铁产能,该技术若能成功可降低对稀土的依赖[9] - 但铁氧体磁铁磁性能比钕铁硼差5-10倍,可能增加电机体积和重量,且耐温性差,稳定性未经大规模验证[16] 日欧稀土供应链合作 - 日本与欧盟建立"竞争力同盟",核心之一是联手保障稀土供应链[11] - 欧盟因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导致稀土被限制,欧洲汽车巨头电机生产线开始缺"磁"[11] - 日欧计划通过"技术替代+全球找矿"双线突围,但面临开采和精炼成本高、产业链建设周期长等挑战[16] 稀土产业链的替代难度 - 全球稀土储量中国占49%,其余主要在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但开采和精炼成本高[16] - 越南稀土提炼成本是中国的3倍,澳大利亚依赖中国精炼技术,美国开采成本高[16] - 日欧想绕过中国精炼能力需5-10年建产业链,投入上千亿资金[16] - 中国稀土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控制力,从开采到应用形成完整链条,难以短期替代[18]
绕过中国稀土?日本找到电机替代方案,日欧组建“稀土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