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定位 -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的经济基础设施,公司是全球唯一将AI转化为“工业引擎”的科技巨头 [1] - 公司在三个层面同时发力:基础设施(Azure云)、软件(智能助手Copilot)、编排工具(Copilot Studio) [1] - 公司的核心目标是成为新AI经济的“操作系统”,业务横跨基础设施、接口和变现三大战略层面 [3] 业务板块构成 - 智能云业务占总营收近45%,包括Azure云、GitHub、Nuance等AI基础设施,Azure云凭借与OpenAI的原生整合正成为亚马逊AWS的系统性竞争对手 [4] - 生产力与业务流程业务占总营收30%以上,由Office、微软365、Dynamics和领英驱动,是Copilot变现的主战场 [4] - 个人电脑/设备业务占总营收约25%,战略重要性已下降 [4] - 公司75%的收入来自高利润率的服务和订阅,是现金流优化的经常性收入模式 [5]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公司当前远期市盈率不到30倍,PEG值低于1.7倍,被视为成熟增长股而非技术转型领军者的估值 [1] - 2026年预计运营利润率为44.8%,在所有直接竞争对手中最高 [2] - 现金周转周期降至28天,是20年来最高效的水平 [2] - 公司已连续11个季度业绩超预期 [2] - 市场共识是综合利润率44.8%,高于五年均值41.5%,远高于同行33.8% [9] AI商业化进展 - Azure云业务同比增长34%,其中18个百分点的增长直接来自AI工作负载 [2][8] - Copilot已有20万家企业用户,每用户平均收入正在加速增长 [2][9] - 如果每个微软365商业用户每月为Copilot多付3美元,将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增量收入,且利润率超过70% [8] - 公司已进入“为AI付费”的阶段,用户按月付费而非测试 [2] 资本支出与供应链 - 公司对英伟达的资本支出占其总资本支出的46.96%,金额为74.217亿美元,表明AI基础设施采购已基本完成 [6][7] - 大量AI基础设施已整合完毕,重点转向从投资中榨取价值 [7] 增长前景与竞争优势 - 分析师预期2025财年四季度每股收益2.93美元,同比增长8.9%,总营收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8] - 公司1年期PEG值为3.38,但3年期PEG值低于2,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14.7% [13] - 公司具备深度垂直整合能力,是全球唯一全面整合企业级AI平台的企业 [11][13] - 公司拥有由竞争壁垒和容错空间带来的利润率优势 [2]
微软第四季度财报展望:人工智能并非豪赌,它已在提升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