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江苏省如东县河口砖瓦厂起步,发展成为横跨通信、电网、海洋、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高端制造龙头企业,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6][7] - 公司标志性建筑为高143米的海缆立塔,生产的海缆经长江入海输往全球 [6][7] - 公司成为南通市递给世界的名片,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样本 [7] 技术创新突破 - 2010年成功生产出国内首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打破日本、美国巨头垄断,占据产业链70%价值 [8][9] - 研发团队历时3年绘制4万多张图纸,近60人参与攻关 [9] - 目前开展多芯光纤、空芯光纤等前沿技术研发,实现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跨越 [9] - 电力板块保持特高压建设领先地位,每年多项新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10] - 海洋领域完成±525kV直流海缆技术"五连跳",构建海洋能源开发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10] - 新能源领域率先卡位固态电池研发,半固态电芯产品已具备量产条件 [11] 研发与市场成果 - 2024年新增160余项新产品,其中30余项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国际领先/先进水平 [11] - 截至2024年4月,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312亿元(海洋134亿元、电网140亿元、新能源38亿元) [11] - 近期中标国内外通信电力项目36.17亿元,海洋项目17.22亿元 [11] 人才战略机制 - 研发人员超2700人,博士、硕士占比超10%,设立5000万元人才基金引进国际化领军人才 [13][14] - 推行"知识产权银行"项目,超11000名员工参与创新建议,累计发放奖金2000万元 [15] - 典型案例:博士伉俪郭朝阳、曹珊珊分别担任海洋系统总经理和副总工程师,突破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技术 [13] 国际化与制造升级 - 境外营收占比近两成,在5国设立工厂、14个海外营销中心,产品出口160多国 [17] - 土耳其工厂2024年净利润超1亿元,成为国际化标杆 [17] - 提出"精确制造2.0"战略,从定性转向定量以应对国际高端客户需求 [16][17] - 计划在通信、电力、海洋板块加速海外建厂,目标"海外再造一个中天" [18][19]
中天立,立中天——解构中天科技跃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