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60%!适用10至50港元股票和衍生品 港股交易最低报价即将下调
港交所最小报价单位调整 - 港交所自8月4日起分阶段调整证券市场最小价格变动单位 首阶段涉及10至50港元区间证券及相关产品[1][2] - 10至20港元证券最低报价单位从0.02港元降至0.01港元(下调50%) 20至50港元证券从0.05港元降至0.02港元(下调60%)[1][2][5] - 第二阶段将调整0.5至10港元证券 最低报价单位从0.01港元降至0.005港元(下调50%)[2][5] 市场流动性背景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2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104亿港元增长118%[1][3] - 此次调整是2023年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后的系列举措之一 包括恶劣天气维持交易等安排[1][3] 预期积极影响 - 缩小价差可降低交易成本 使订单更易在预期价格内成交 提升价格发现效率[1][4] - 高频交易冲击成本降低 有利于量化资金参与 可能吸引新量化机构入场[1][4] - 配合股份交收费用结构调整 小额交易成本大幅下降 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4] 技术实施与系统支持 - 部分券商认为订单数量增加可能导致延迟套利风险 对模型校准产生挑战[7] - 另有机构表示现有系统支持三位小数报价 无需额外开发即可适应新规[7] 潜在市场结构变化 - 依赖微小价差套利的"爬格仔"投资者可能因利润空间压缩而退出市场[1][7] - 此类投资者约占市场10%份额 其撤离可能短期影响市场深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