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变化 - 中国年轻劳动力数量将大幅减少 1989年出生人口2432万 2024年新生儿仅954万 意味着未来25岁年轻人数量将不到当前一半 [2] - 老龄化加深将导致制造业等传统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 工厂中重物搬运、涂胶、喷涂等环节已出现招工难现象 [2] -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 老年人与机器人协作模式已成熟 亚马逊日本配送中心部署2600台机器人(超过2000名员工) 其中5%-10%为老年工作者 [3][4] 机器人技术应用现状 - 梅卡曼德提供"3D眼睛+AI大脑+灵巧手"解决方案 客户覆盖汽车、家电、物流等行业 目标填补劳动力缺口 [2] - 中国沿海制造业已广泛采用自动化 浙江江苏等地企业引入移动机器人完成搬运、上下料 部分工厂超10%工人年龄超60岁 [5] - 工业场景应用领先于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富临精工、东风柳汽等工厂 承担物料搬运、分拣、质检等任务 [6] 养老场景技术发展 - 当前人形机器人可实现轻互动 如数字中国峰会上表演相声 具备情感陪伴潜力 可存储家庭数据辅助回忆 [7] - 技术进化方向包括提醒服药、整理衣物床铺、接收外卖等 但护理失能老人仍超出当前能力范围 [7] - 智元机器人搬运失误率当前千分之一 目标降至万分之一 超越人类水平 [5] 商业化挑战 - 家庭场景要求机器人具备多功能性 10万元售价需覆盖各类家务 目前受限于AI泛化能力不足 [8] - 安全性、成本、技能要求制约家庭推广 企业认为养老院场景更易落地 [8] - 间接解决方案可能通过替代制造业劳动力释放人力资源进入养老服务业 如Robotaxi技术可减少驾驶员需求 [8] 行业历史规律 - 技术迭代始终伴随岗位替代担忧 工业革命以来手工纺纱等职业消失 但催生机器人研发等新就业机会 [9][10] - 机器人大发展客观上提升劳动效率 历史数据显示全球就业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10]
白发人与机器人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时代不远了 | 海斌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