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总收入同比下降18%至52.02亿港元,主要受物业销售收入锐减87%至1.61亿港元拖累 [1][3] - 物业租赁业务收入下降3%至49.12亿港元,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94%,营业溢利减少4%至34.99亿港元 [1][3] - 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1.91亿港元,主要因租赁溢利减少及财务成本上升 [3] - 酒店组合收入同比增长84%至1.29亿港元,但营业亏损扩大至3400万港元 [3] 物业销售 - 上半年售出香港皓日19个住宅单位及武汉恒隆府1个单位,合计收入1.61亿港元,录得5700万港元亏损 [3] - 2024年同期物业销售收入为12.28亿港元,同比大幅下滑 [3] 战略布局 - 7月承租杭州武林商圈杭州百货大楼南、北楼物业,租期20年,总租金约33.36亿元,与在建杭州恒隆广场相邻 [1][5][7] - 交易完成后武林商圈商业体量扩大40%,零售面积增至约14.79万平方米,外立面延展至290米 [1][7] - 杭州恒隆广场定位高端商业综合体,包含10万平方米购物商场、五座甲级写字楼及文华东方酒店,计划2025年下半年分阶段开业 [5][7] 区域市场表现 - 上海市场贡献内地近6成商场租赁收入:上海恒隆广场收入8.22亿港元(租户销售额降8%),港汇恒隆广场收入5.97亿港元(租户销售额增10%) [7][8] - 武汉恒隆广场租赁收入同比下降36%至76百万人民币,租出率88% [8] - 无锡、昆明、大连商场收入分别增长8%、7%、10%,天津、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收入下降2%和37% [8] 财务与投资 - 在建可出租项目资产价值261.37亿港元,可售项目81.18亿港元,主要集中在无锡、杭州、上海及沈阳 [9] - 未来需投入约125.55亿港元完成项目,净债项股权比率升至31.5%(较2024年末升0.7个百分点) [9] - 上海恒隆广场扩建约3080平方米零售餐饮中心,预计2026年竣工 [8] 管理层展望 - 行政总裁卢韦柏表示"最坏时期已过去",强调"稳中求进"策略,预计下半年零售业务有望小幅回升 [2][4][9] - 资本支出预计未来两年逐步回落,市场情绪企稳或推动消费信心回暖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