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投制度争议 - 公司前员工反映"强制"跟投制度导致大量员工资金因项目停工、资金未回正等原因难以返还,部分被裁员工跟投本金被套牢 [2] - 即便员工已解除劳动关系,仍需按原规则等待漫长返还流程,形成"人走钱留"困境 [2] - 公司回应称跟投属于投资行为需共担风险,但离职员工面临失业与资金锁定的双重压力 [2] 跟投制度执行细节 - 跟投制度始于2019年,名义自愿但实际存在"不跟投则边缘化"的隐性强制,通过领导约谈、人力介入、财务督办施压 [4] - 退出规则规定项目现金流回正返还80%本金,模拟清算(销售面积达90%)返还剩余部分,但多个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工且去化率不足50%,远低于清算门槛 [4] - 强制跟投与绩效考核挂钩,未足额缴纳本金的项目公司及二级单位将被扣5-20分绩效得分 [6][7] ESG承诺与实际矛盾 - 公司ESG报告声称保障员工平等权利及自愿雇佣原则,但跟投制度要求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实施跟投,违背自愿性 [6] - 报告强调薪酬福利保障,但跟投亏损直接影响员工收入,且风险收益不对等(本金可能归零,收益上限由企业单方设定) [7][9] - 缺乏员工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及投资风险教育,推行时采取"一刀切"方式 [7] 治理合规性问题 - 跟投制度涉嫌违反《劳动法》禁止强迫经济行为及国企廉洁从业规定中禁止胁迫投资条款 [8] - 公司声称"未经合规审查不决策",但未提前识别离职员工权利诉求风险 [8] - 项目财务信息不透明,员工询问资金去向仅获"计入往来款核算"回应,且无明确渠道获取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信息 [9] 风险收益结构失衡 - 员工承担本金大幅亏损或归零风险,而项目停工或去化困难可能导致本金长期锁死,缺乏风险对冲机制 [9] - 分红比例由企业单方设定,行业下行期员工风险远高于潜在收益,形成严重不对等 [9]
ESG解读|华侨城跟投制度风险收益严重失衡,员工权益受损,信息获取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