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拟溢价67%私有化退市,大悦城地产是战略突围还是断腕自救?

私有化交易方案 - 大悦城地产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申请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每股对价0.62港元 总金额约29.32亿港元 [1] - 交易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资源及外部债务融资 私有化后股份将由大悦城控股及得茂有限公司分别持有96.13%和3.87% [3][4] - 私有化价格较停牌前收盘价0.37港元溢价67.57% 较近期交易均价溢价80.49%至129.66% [4]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复牌首日股价开盘0.55港元/股 上涨48.65% 但仍低于私有化报价 总市值约70亿港元 [2][4] - 公司股价长期较每股资产净值折让 2024年末归母净资产162.42亿元 市值显著低于净资产价值 [4][6] - 流动性偏低限制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境外融资支持 [7] 财务表现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198.31亿元 资产总额1067.71亿元 负债总额735.78亿元 归母净资产162.42亿元 [6] - 整体毛利率28.4% 较上年42.5%下降14个百分点 主要因销售型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6] - 物业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14% 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待售在建物业减值6.86亿元 [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94亿元 较2023年溢利3.4亿元转亏 溢利总额同比下降44.8%至7.83亿元 [6] 战略决策动因 - 行业周期性发展导致市场表现阶段性波动 流动性承压 [3] - 私有化可优化治理框架 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 提升决策效率 [3][7] - 退市后有利于控股股东增厚权益 提升归母净利润 [8] - 控股股东大悦城控股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70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计扭亏为盈 [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期 融资环境趋紧 销售去化压力加大 [6][10] - 项目减值迹象显现(如济南大悦城、南京悦着·九章) 进一步侵蚀盈利空间 [6] - 部分房企转向私有化运作以寻求更灵活的战略转型 但需面对债务管理及盈利能力重建等深层挑战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