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新股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改革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旨在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的稳健性,平衡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1][5] - 改革内容包括调整建簿配售最低比例、引入两套分配机制选项、修订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要求[2][3][8] - 新规将于2025年8月4日生效,适用于所有新上市申请人[3] 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及定价机制 - 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比例从原建议50%下调至40%,确保机构投资者参与定价[2] - 引入两套分配机制选项: - 机制A:公开认购部分最大回拨百分比从20%上调至35%,保留回补机制[2] - 机制B:允许发行人预先选定公开认购比例(10%-60%),取消回补机制[2][7] - 保留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维持投资者承诺[2] - 取消上调定价灵活性机制建议[2] 公开市场规定 - 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要求修订,联交所保留酌情豁免权[3] - 现行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过渡性修订,后续将根据咨询结果进一步调整[3][8] - 针对"A+H"发行人采用更灵活的初始公众持股量标准,同时引入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9] 改革背景及目的 - 现行新股定价机制27年未变,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结构(机构投资者占比从不足50%升至90%)[5][6] - 大型新股发行规模较90年代增长5-10倍,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5] - 新机制旨在解决散户作为"承价者"与机构投资者议价能力不匹配问题,减少上市后股价波动[6] - 通过分层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取代单一25%标准),吸引大型企业上市[8][9] 市场影响及实施进展 - 咨询共收到1253份非重复回应意见,大部分建议被采纳[2] - 当前新股申请数量创纪录,改革将帮助申请企业把握发行时机[7] - 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咨询期至2025年10月1日结束[9]
事关IPO!港交所,重磅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