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受理情况分析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受理企业21家 均处于在审未上会状态 较2024年上半年零受理显著回升[2] - 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达33.33%(7家) 电气机械制造业次之占19.05%(4家) 行业集中度较高[3] - 95.24%企业采用标准一上市(20家) 仅大普微1家采用特殊表决权标准二 其2024年营收9.62亿元但亏损1.91亿元[3][4] - 标准一企业净利润中位数1.69亿元 50%企业净利润集中在1-2亿元区间 营收中位数9.59亿元 45%企业营收位于5-10亿元区间[4][5] - 地域分布高度集中 广东(7家)、江苏(5家)、浙江(3家)三省份合计占比71.43%[5] 过会及注册情况分析 - 过会及注册企业数量同比锐减57.9% 2025年上半年仅8家 较2024年同期19家大幅下降[6] - 电气机械与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并列主导 各占25%(2家) 行业分布较受理阶段更为分散[6] - 75%企业采用标准一(6家) 25%采用标准二(2家) 其中联合动力营收达161.78亿元 汉桑科技营收14.54亿元[6] - 标准一企业净利润全部超1亿元 83.33%集中在1-2亿元区间 营收表现分化 50%企业营收5-10亿元 16.67%超百亿元[6] - 地域分布覆盖6省市 广东江苏各占25%(2家) 北上两地均有企业入围[7] 上市企业情况分析 - 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增长33.3% 2025年上半年20家上市 较2024年同期15家有所提升[7] - 计算机设备、汽车制造、专用设备三大行业各占20%(4家) 电气机械占15%(3家) 制造业特征显著[7] - 90%企业采用标准一上市(18家) 标准二企业弘景光电营收10.92亿元 汉朔科技营收44.86亿元[8] - 标准一企业净利润中位数1.22亿元 50%集中在1-2亿元区间 营收中位数9.35亿元 半数企业营收5-10亿元[8] - 广东地区独占40%(8家) 江苏占25%(5家) 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合计占比80%[9] 终止企业情况分析 - 终止企业数量同比大幅减少73.3% 2025年上半年23家终止 较2024年同期86家明显下降[9] - 计算机设备、汽车制造、软件服务三大行业各占13.04%(3家) 行业分布较为分散[10][11] - 86.96%企业采用标准一(20家) 终止类型以主动撤回为主(19家) 仅4家为终止注册[11] - 仅13.04%企业披露2024年财务数据(3家) 其中1家净利润下滑超30% 1家营收下滑10-30%[16] - 江苏地区终止企业最多占26.09%(6家) 广东占17.39%(4家) 区域分布相对分散[17]
东北证券:创业板2025年上半年各阶段项目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