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路线多元化趋势 - 车企从单一技术路线转向多元化布局,小鹏计划2023年四季度推出增程车型G9和X9,并将技术下放至15万元级MONA系列 [2] - 广汽明确表态要抓住增程和混动市场机会,理想汽车推出第二款纯电车型i8,小米汽车预计2026年推出增程SUV"昆仑" [2] - 行业集体战略转向标志着电动化进入"多元协同"新阶段,纯电与插混(含增程)将长期共存 [2][3] 技术路线市场定位 - 纯电车型在充电设施完善、用户出行规律场景中具备舒适性、静谧性和长期使用成本优势 [3] - 插混(含增程)凭借"可油可电"灵活性解决里程焦虑,适配充电不便、长途出行或偏远地区用户 [3] - 蔚来计划2026年推出增程车型专供中东、北非和欧洲市场,因当地基础设施未准备好大规模电动化 [4] 车企战略调整逻辑 - 理想汽车从增程转向纯电是既定战略,早期通过增程培养用户习惯,待超充桩数量增至千万根、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成熟后推出纯电车型i8 [6] - 小鹏、小米从纯电拓展增程路线,因大型车(如7座SUV/MPV)在纯电路线上面临续驶里程与用户心理双重挑战 [7] - 技术路线选择核心逻辑是锚定长期方向同时尊重市场实际需求 [7] 工程原理对技术路线的影响 - 车辆重量与续驶里程存在临界点:轻量化车型(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鸥)适合纯电,可形成"轻上加轻"良性循环 [8][9] - 大型车(三排座SUV/MPV)越过临界点后需更大电池导致重量激增,增程/混动通过汽油高能量密度更高效解决里程问题 [9] - 临界点随CTB技术、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动态变化,但轻量化优势区纯电更优、重型车增程/混动更优的逻辑不变 [10]
路线之争落幕 多元攻势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