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 低空经济产业体系由四大环节构成: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低空生产制造,这些环节相互支撑、跨界融合[3] - 深圳市计划构建"体系完备、层次清晰、标准统一、智能先进、跨域融合"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目标是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2] - 企业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其聚集度和质量决定产业发展健康度和生命力[4] 企业聚集度分析 - 截至2024年末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达14707家,同比增长19.8%,2025年一季度增至16558家,呈现爆发式增长[7] - 北京(95.58分)、深圳(86.12分)在企业聚集度指数中领跑全国,上海(79.15分)、广州(67.53分)、成都(63.36分)等区域中心城市紧随其后[8][12] - 企业数量TOP10城市:深圳(788家)、北京(782家)、成都(481家)、上海(470家)、西安(341家)、广州(332家)、南京(313家)、郑州(292家)、武汉(291家)、重庆(283家)[13] - 北京、广州、杭州、深圳的引领企业(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较高,而西安、南京占比较低[15] 区域发展特征 - 东莞、常州、深圳、无锡等城市制造实力突出,低空经济制造企业占比居前;银川、呼和浩特等城市更偏重低空运营服务应用[16] - 成都、西安和杭州产业链发展相对均衡,郑州、武汉、重庆虽企业数量多但引领企业和整机企业表现较弱[16] - 传统航空航天重镇(成都、上海、西安、南京)在低空经济领域保持优势[5] eVTOL领域竞争格局 -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其中制造和运营服务贡献度约55%[18] - 北京(205家)、深圳(168家)、南京(94家)是低空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企业最多的城市[19] - eVTOL企业高度集聚:上海(8家)、深圳(7家)、北京(6家)、广州(5家)占全国主要份额[20] - 上海拥有峰飞航空等"eVTOL五小龙",广州有亿航智能等"三剑客",两地已建立先发优势[23][24] - 合肥、杭州、苏州等城市正通过研发制造、空域等维度发力争夺eVTOL产业机会[25] 创新聚集度排名 - 创新聚集度指数TOP5:北京(100分)、深圳(82.1分)、广州(58.98分)、上海(58.31分)、南京(47.97分)[21] - 沈阳(45.11分)、西安(41.93分)、杭州(41.12分)、成都(37.84分)等城市在创新领域表现突出[21]
1.47万家低空经济企业,哪座城市聚集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