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日生效!港交所IPO新规出炉:明确三项优化,基石6个月禁售保留

首次公开招股定价机制优化 - 允许发行人将初步拟发售股份的至少40%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1][3] - 新上市申请人可选用机制A或机制B作为分配机制 机制A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 机制B允许公开认购比例在10%-60%区间自由浮动[1][3][6] - 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份额由原建议50%下调至40%[3] 公开市场规定调整 - 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采用新层级式架构 最低要求由5%上调至10%[9][10] - 引入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 A+H发行人门槛调整为占A+H股总数5%及达5000万港元市值或达6亿港元市值[9][10] - 拥有单一股份类别发行人的公众持股量门槛设定在10%-25%之间不等[10] 市场背景与动因 - 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从二十年前不足50%提升至接近90%[4]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达1067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805亿港元水平[8] - 2025年上半年有23家企业获得百倍以上认购 其中4家获得千倍以上认购[5] 机制优化影响分析 - 机制A可遏制小盘股通过虚假热购诱导散户高位接盘[6] - 机制B赋予发行人自主分配权 预计高评级项目将频繁采用该模式[6] - 新规下基石投资者虽维持6个月禁售期 但可获得最高60%持股占比[6] A+H股发行人专项优化 - A+H股发行人最低H股占比可降至10% 或H股预期市值至少达30亿港元[10] - 自由流通量标准放宽 减少内地已上市企业在港股上市时的股份稀释担忧[10] - 新规利好大市值公司和A+H公司 但H股发行人老股12个月锁定期不计入自由流通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