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定义与特性 - 六维力传感器可同时测量三维空间中三个力分量(Fx Fy Fz)和三个力矩分量(Mx My Mz) [1] - 主流技术为应变片式 具有成熟度高 工艺标准化 精度优异 成本低 稳定性突出等优势 [1] - 核心性能指标包括精度/误差 重复精度 量程 串扰精度 分辨率 灵敏度 安全过载能力 零点漂移和温度漂移 [12] - 除应变片式外 还存在压电式 电容式和光学式等技术路线 各有适用场景和局限性 [15][16]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整体出货量达1.45万台 同比增长53% [1] - 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量超2000台 同比增速高达1100% 为增长最快细分领域 [1] - 预计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占比将超30% [1] - 2027-2030年将成为规模化商用关键期 年出货量预计突破百万台 [1] - 2020-2030年整体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达51% [19] - 2020-2030年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为33% [22] 竞争格局与厂商分析 - 国际主要厂商包括ATI和SCHUNK 国内厂商以蓝点触控 坤维科技 宇立仪器和海伯森为代表 [1] - 2024年蓝点触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约62% 预计2025年将超70% [1] - 内资品牌市场份额从2020年19.1%持续提升 预计2030年达83.8% [25] - 外资品牌价格是内资的3倍以上 但出货占比极小 [36] 下游应用分布 - 2024年下游应用集中在协作机器人(35.1%) 普通多关节机器人(17.3%)和人形机器人(14.1%) 三者合并占比近70% [26] - 汽车领域应用成熟但缺乏新场景 医疗 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成本敏感度低 价格较高 [26] - 人形机器人主要配置于手腕和脚踝部位 微型六维力传感器用于多指灵巧手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 [37][38]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人形机器人于2027年左右步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1] - AI技术发展推动更广泛柔性化装配需求 [1] - 国产厂商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持续强化 [1] - 规模效应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1] - 2024年是协作机器人力控应用元年 高柔性产线增多带动需求增长 [26] 人形机器人细分市场 - 2023-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复合增长率显著 [31] - 2024年该领域出货集中应用于实验室原型机测试和数据采集工作 [32] - 主要需求厂商包括智元(21.5%) 优必选(4.9%) 银河通用(4.9%) 小米(4.9%)和地方创新中心(25.7%) [36] - 未来配置将逐步从"实验室样机阶段"走向"量产装机阶段"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