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聚焦焊接机器人主业战略深化与经营质量提升 通过技术驱动巩固焊接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地位 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新战略方向 [1][2][3] - 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157183万元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工业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2173869万元 同比下降270% 工业机器人销量2371台 同比减少105台 其中自产机器人销量975台 同比减少174台 但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增加656台 [2] -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投资回报 连续4年实施现金分红 每年现金分红占当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均超过50% 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已超过1亿元 [4][5]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11218万元 占半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9% 研发人员数量共110人 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未披露 在研项目合计23项 预计总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 报告期内新增国家授权专利15项 其中发明专利10项 [6] - 公司通过控股投资杭州凯维力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产业链 加快高精度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 [3] 主营业务表现 - 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主要定位中高端市场 终端客户行业集中于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动自行车、医疗器械、重工、船舶制造、电弧增材制造、金属家具等行业 [1] - 工业焊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未披露具体数据 公司将持续提升伺服焊接机器人市场份额 深化在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弧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国产替代 [2] - 超低飞溅焊接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半自动伺服焊接、超低飞溅焊接产品 巩固在工业焊接设备领域的竞争优势 [3] - 公司依托现有客户基础 深入挖掘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动自行车、医疗器械、重工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市场潜力 [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 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以及一流的研发设施和实验条件 在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5] - 报告期内完成多项研发项目进展:成功设计试制国内首创的末端中空协作机械臂 同步设计试制基于碳化硅功率平台的便携式焊接电源 [5] - 完成大功率碳弧气刨焊机研制、双电压药芯自保及实芯气保半自动焊机研制、管道专用超声波氩弧焊机开发以及数字化氩弧焊送丝装置研制 [5] - 传感器相关研发包括"MEMS硅结构六维力传感器研究及其应用"、"高精度高动态响应谐振式力/力矩传感器" 产品方案采用先进的MEMS设计和晶圆级批量加工技术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含子公司)已累计拥有知识产权172项 其中发明专利50项 [6] 市场拓展与布局 - 积极布局国内外市场 大力开拓细分市场和增量市场 在国内市场多个重点行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在国际市场逐步加大拓展力度 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加大产品推广会举办力度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 [3] - 进一步推广公司自有品牌 力争在海外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 [3] - 从焊接领域延伸至通用工业机器人市场 [2] 投资者关系与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组织或参加各类投资者交流活动8场 覆盖投资者超100人次 发布投资者关系记录表4篇 及时回复投资者e互动提问12条 [7] - 下半年将积极组织半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 灵活组织季度业绩说明会 通过多渠道深化投资者沟通 [8] - 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内控体系 合理防范各类经营风险 提升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 [8] - 严格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坚持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的信息披露原则 [8] 人才激励与利益共享 - 公司于2024年4月推出《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制定了详细的业绩考核指标 2024年已实现净利润446614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 达到公司层面2024年考核指标的触发值 [9] - 2025年6月和7月分别审议通过首次授予部分和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 为26名激励对象办理归属事宜 [9] -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方式 包括实施定制化的绩效评价及薪酬激励方式、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等 [10] - 组织管理层参与专项培训共计4场次 加强学习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 提升"关键少数"的履职担当和规则意识 [10]
凯尔达: 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