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地块”点燃的土地市场,头部十家房企占了七成份额
行业集中度提升 - 百强房企前七月拿地总金额达5783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2] - 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比重达70% 较2024年末提升8个百分点 [2][3] - 头部10家房企新增货值具体为:中海1315 5亿元 绿城1116亿元 保利943亿元 金茂793 5亿元 华润736 9亿元 建发714 6亿元 招商649亿元 滨江580 1亿元 越秀522亿元 中建智地257 1亿元 [4] - 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 TOP11-2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仅9% 后50强占比8% [4] 土拍市场格局 - 央国企凭借资金优势主导核心城市土拍 民企仅能在部分城市寻找结构性机会 [4] - 前七月销售TOP100房企中半数未新增土储 部分房企投资能力缺失 [4] - 深圳调整供地策略 通过降低容积率等方式形成"核心区托底 潜力区试水"格局 [3] 土地市场分化特征 - 百强房企前七月拿地金额同比增33% 但新增土储建面同比下降1 2% [5] - 一线城市土拍溢价率攀升至25 7% 上海虹口地块溢价率达46 33% 深圳前海地块溢价86% [6] - 多个城市刷新"地王"纪录 包括北京 上海 杭州 成都等核心城市 [6] 房企投资策略变化 - 房企高度聚焦核心城市高总价 高货值地块 形成"点状高热"态势 [2][5] - 下半年投资策略转向"保持理性""以销定投""优中择优" [7] - 中指研究院提示需避免获取高价地 防止后续开发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