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下半年营收预计好转 主要驱动力包括海外新项目逐步起量 新能源车集成模块订单增长 液冷领域产品上量[2] - 公司实施"汽车+泛工业"双线渗透战略 将热管理技术拓展至服务器液冷 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2][6][9] - 公司在液冷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技术储备近10年 拥有超120个进行中项目 客户超80家 应用场景广泛[8][9] 经营业绩与预测 - 2025年中报显示主营收入21.62亿元同比下降8.67% 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上升14.49% 扣非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上升24.65%[10]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10.52亿元同比下降6.61%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8779.85万元同比上升35.48%[10] - 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区间为4.05-5.27亿元 2026年预测区间为4.80-6.31亿元[12]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国内不考虑在汽车发动机热管理产品上追加投资 重点发展泰国生产基地[3] - 电子泵系列产品主要客户超130家 包括奇瑞 理想 拓普 越南VINFST 零跑 赛力斯等[4] - 热管理集成模块价值量显著高于传统单一零部件 具体价值因产品构造差异而不同[5] 液冷领域进展 - 新成立安徽航逸科技专注于数据中心 风光储能及充电桩等非车用液冷泵研发生产[6] - 热管理集成模块与多个项目方进行技术交流 部分客户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6] - 通过中国台湾地区客户拓展海外服务器液冷市场 持续扩大业务版图[6] 竞争优势 - 液冷领域三大核心优势:近10年技术积累的先发优势 超80家客户的客户优势 多领域应用场景拓展能力[8][9] - 具体客户包括HP项目 小米汽车 申菱环境 英维克 高澜股份 三一重工 特来电等知名企业[8][9] 盈利能力提升措施 - 通过价值分析及价值工程优化运营管理体系 提升生产效能 监控原材料价格 系统性降低产品综合成本[7] - 财务费用为-2510.09万元 毛利率达25.52% 负债率38.14%[10]
飞龙股份:8月5日接受机构调研,浙商大制造、易方达基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