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交所IPO新规落地 A股赴港上市公众持股量门槛降低

港交所IPO定价机制改革核心内容 - 港交所于8月4日正式实施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新规 标志着27年来IPO定价机制重要改革 [1] - 改革涉及优化新股配售比例分配 优化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门槛等多个方向 [1] - 截至8月5日 今年已有逾50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合计募资近1200亿港元 其中10家为A股公司 超过4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计划正在推进中 [1] 建簿配售与公开认购机制调整 - 建簿配售部分最低分配要求从咨询建议的50%下调至正式版本的40% 提升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定价中的参与度 [1][2] - 公开认购部分提供两种新机制:机制A将最大回拨百分比由20%上调至35% 机制B允许发行人直接选择10%-60%的分配比例且无回补机制 [2] - 机制A使散户在热门新股中获配机会增加 机制B使散户获配比例更透明 两种机制均提高发行灵活性 [2][3] A+H股发行人规则优化 - A+H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从15%降至10% 或初始公众持股市值达30亿港元 [4] - 调整减轻现有股东股份稀释压力 对市值较大 流动性充裕的企业更友好 今年上市的10家A+H公司中有5家首日市值超千亿港元 [4] - 港交所引入根据市值设层级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 例如市值60亿至300亿港元时需满足15亿港元市值或15%持股比例 [5] 公众持股量规定灵活性提升 - 港交所拟对已上市公司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进行优化 相关修订正在咨询市场意见 [1][5] - 优化根据公司规模 行业特性及投资者需求灵活处理 给予A+H发行人更大灵活性 [5] - 调整避免二次集资导致发行人无法满足持续公众持股量要求 支持企业资本管理需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