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年强赎数量已达51只,可转债市场供不应求

可转债退市情况 - 年内A股71只可转债摘牌退市 其中51只因赎回退市 占比约七成[1] - 到期赎回和正股退市摘牌的可转债总计20只[1] - 齐鲁银行 飞鹿股份 广大特材等多家公司公告可转债赎回并摘牌[1] 强赎触发机制 - 正股普遍上涨触发可转债强制赎回机制 全A个股年内涨跌幅平均值达25.9%[1] - 股价上涨推动正股价格触及或超过转股价130% 满足连续30个交易日中15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的条件[3] - 上市公司强赎旨在促使债券转股 降低付息成本 优化资本结构[1] 银行转债强赎案例 - 齐鲁转债最后转股日为8月13日 赎回价格100.7086元/张 未转股余额7.73亿元[2] - 齐鲁银行股价年内累计上涨16.83% 2024年以来累计上涨超75%[2] - 浦发转债10月28日到期 总规模500亿元 未转股余额360.5亿元 占比72.11%[2] - 今年至少4只银行转债触及强赎[2] 其他强赎案例 - 飞鹿转债转股截止日为8月8日 赎回价格100.55元/张[3] - 广大特材股价年内累计上涨超60%[3] - 新化股份近三个月股价上涨15.54%[3] 市场供需状况 - 可转债新债发行不足30只 市场总存量规模和数量大幅下降[4] - 机构"固收+"资金刚性配置需求强烈 纯债利率下行推动增配意愿[4] - 优质银行转债数量减少 大额高评级品种稀缺性凸显[1][5] 市场表现 - 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上涨16.5% 报收226.55点创历史新高[4] - 中证转债指数跑赢权益市场主要指数 尤其超过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4] - 板块轮动与股票市场类似 TMT主题热度较高 创新药驱动医药板块行情[5] 个券表现 - 奇正转债 汇车退债 东杰转债 天路转债和景23转债涨幅领先[5] - 电子 化工 医药等高景气度 高弹性品种成为机构加仓首选[5] 估值水平 - 供不应求推动可转债估值重塑 转股溢价率处于相对高位[4][5] - 机构缺乏替代性大额高资质品种 加剧筹码获取难度[5] - 转债投资难度加大 下半年存量品种稀缺性更加凸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