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求变的CEO们“赶上了”时候:上海再次加码夜经济

夜经济发展现状 - 上海夜间经济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夜间活跃出行人次403万次 夜间灯光覆盖全市75%面积 夜场电影上映26.49万场 夜间公交活跃范围1975平方公里 [1] - 上海推出"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 发布首批5个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和5个夜生活好去处 推出10项支持举措 其中新增4项并优化6项 [1] - 上海夜间消费总额880.09亿元 同比增长3.3% 社零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1.7% 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 [13] 企业创新实践案例 - 上海环球港开启"环球不夜港"夜生活模式 组织近30家商户打造夜间消费场景 巴奴餐饮实行24小时服务后夜间客流量和销售额同比提升15%以上 [2] - 豫园商城7月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17% 前7个月累计销售额28.3亿元同比增长51% 7月客流431万人次同比增长6% [10] - 首尔夜市打造三阶式街区空间特色 形成"前庭集市+后院夜市+中区商业体验区"联动模式 [5] 政策支持措施 - 新增释放外摆经济活力 优化市集食品安全监管 支持主题特色市集 建立外摆位动态评估机制 [6] - 新增丰富夜间街区演艺活动 优化活动报批流程 打造夜间观赛第二现场 推出夜间定制旅游巴士线路 [6][13] - 明确提升夜间景观照明品质 优化夜间停车保障 营造安心消费环境 [6][13] 业态创新模式 - 豫园结合山海经主题打造"山海奇豫记"IP 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联合B站十大国漫IP打造"夏日奇幻夜"活动 [8] - 环球港打造云端婚姻登记点 联动《原神》宝可梦等IP开展二次元文化活动 五楼店铺人气提升超20% [7][11] - 宝山智慧湾科创园转型商业配套 星巴克集装箱店带动单日最高5万客流 形成"百人百店"集聚效应 [12][13] 客群结构变化 - 豫园外籍游客占比达15% 年轻游客(17-28岁)占比35% 受益于旅游复苏和免签政策 [10] - 夜间经济主要适用于餐饮和KTV业态 零售业态参与度有限 能参与的商户品牌比例有限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培育营业至深夜12点甚至凌晨两点的业态 推动商圈联动和跨区资源整合 建设大上海夜经济生态 [5][6] - 引入增长潜力品牌 发展非遗技艺 赋能老字号焕新 开发代表上海文化的文创产品 [11] - 处理老字号与新业态融合发展 兼顾银发经济与年轻客群需求 发展非餐饮类夜经济业态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