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飞行汽车:开启规模化试飞
小鹏汽车小鹏汽车(US:XPEV) 36氪·2025-08-07 10:25

行业发展阶段 - 中国低空飞行器发展分为技术探索与生存阶段(2010年代初-2019年)、技术验证与资本驱动阶段(2020-2024年)、规模化落地与商业化启航阶段(2025年开始)[3][4] - 技术探索阶段以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团队实现载人首飞为代表,累计飞行超过1500驾次[3] - 资本驱动阶段车企跨界布局加速,小鹏控股汇天科技、吉利重组沃飞长空、广汽成立高域科技等[4] - 商业化阶段头部企业进入适航认证冲刺期,小鹏汇天PC申请已受理,广汽高域计划2026年取证量产[4] 企业动态 - 小鹏汇天试飞员团队上线,进入"规模化试飞"阶段,全球首个飞行汽车量产工厂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5Q4竣工,2026年量产"陆地航母"飞行汽车[1][2][6] - 亿航EH216-S成为全球唯一获载人类适航三证(TC/PC/AC)的无人驾驶eVTOL,已在景区运营[6] - 峰飞航空"凯瑞鸥"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获"三证"[6] - 小鹏汇天锁定近5000台订单,规划200多个飞行营地[6][7] 产品战略 - 小鹏汇天实施"三步走"战略:分体式飞行汽车→高速长航程eVTOL→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7] - 第一步"陆地航母"聚焦限定场景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第二步解决典型场景空中交通,第三步实现城市3D立体交通[7] - 计划开发"陆地航母"衍生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布局紧急医疗救援、高楼逃生舱等公共服务场景[7] 市场规模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2040年达1万亿美元,2050年达9万亿美元[8]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3年5059.5亿元,预计2026年超1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9] - 粤港澳大湾区测算2035年立体出行市场规模910亿元[11] 应用场景 - 低空物流:深圳-珠海跨城20分钟替代2小时陆运,美团、顺丰实现15分钟"空中外卖"[11] - 城际通勤:广深、港珠、沪杭线最具潜力[11] - 公共服务:应急器官运输、电网巡检等政府预算内市场[12] 技术瓶颈 - 电池能量密度仅200-300Wh/kg,低于商业化门槛400Wh/kg,航空燃油达12000-13000Wh/kg[18] - 电机持续高负载下绕组温度达180℃,现有绝缘材料耐温极限200℃[18] - 低空通信稳定性、协同调度算法、极端天气安全运行等技术待突破[18] 基础设施 - 深圳规划2026年建成1200个起降点,但实际落地少且集中于景区[19] - 城市核心区、交通枢纽及物流节点布局匮乏,偏远地区通用机场密度低[19] - 充换电网络覆盖不足,移动充电车或换电柜成本高效率低[19] 政策法规 - 适航认证平均耗时3年,亿航EH216-S取证3年,峰飞货运版取证2.5年[14][15] - 全国适航工程师不足200人,无人机教员等人才缺口达10万量级[17] - 现有驾驶员资质认证体系不适用eVTOL,需建立专门培训体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