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强化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和产品准入的管理责任 明确合作机构准入审查和产品尽职调查要求 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关口前移 要求金融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销售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不得以销售业绩作为唯一考核指标 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3] - 监管政策强调银行代销产品时应遵循适当性原则 限制客户风险能力测试频率 对私募产品和老年群体等采取更审慎严格的销售流程[2][3] 公募基金行业变革 - 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收入从2023年1355.42亿元降至2024年1246.22亿元 同比下降8% 客户维护费从2023年388.69亿元降至354.83亿元 同比下降8.7%[5][6] - 客户管理费占管理费比例均值从2022年24.83%逐步抬升至2024年26.54% 但头部公募基金管理人尾随佣金占比下降 如农银汇理基金从2022年39.99%降至2024年37.94%[5][6] - 中国证监会推动进一步降低公募基金销售费率 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费用 《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提出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4] 代销市场竞争格局 - 基金代销"三巨头"出现分化 2024年天天基金营业收入28.53亿元同比减少21.56% 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减少27.4% 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41.65亿元同比减少19.58%[6] - 中小代销机构加速洗牌 多家基金公司终止与民商基金销售 中植基金 宜信普泽基金等十余家代销机构合作 部分因合规问题被暂停业务[7] - 理财公司代销渠道持续扩张 2025年6月末全市场有569家机构代销理财公司产品 较年初增加7家 母行代销金额占比由去年末70%降至65%左右[8][9] 理财产品代销发展 -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比例达89.61% 较上年末提升1.8个百分点 理财公司与代销机构双向奔赴推动代销渠道广泛扩张[7][8] - 理财子公司直销业务快速发展 2025年6月末32家理财子公司中22家开展直销业务 直销金额达3197亿元 较2024年初150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9] -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积极拓展城商行 农商行代销渠道 北银理财等多家公司与浙江多地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 券商有望加入理财代销市场[10][11] 行业转型方向 - 代销机构加速从销售角色向服务机构转变 通过数字化手段与精细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选择[1][12] - 招商银行推出"TREE长盈计划-安稳盈"项目将基金销售升级为基于风险平价策略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12] - 网商银行针对小微客群提供R1 R2级别中低风险理财产品 底层资产主要配置存款 优质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