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李向明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未来两三年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机遇期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8日在北京举办,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亮 相。今年以来,中国国产机器人大规模集体亮相,掀起了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轮发展高潮。长期 关注中美人形机器人的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李向明,曾是中国国内首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美国经历了 早期IBM大型机转变成微机的过程,也曾亲历移动通信黄金时代,主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触摸屏Linux 智能手机摩托罗拉A760。李向明一直处于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融合技术研究前沿,最近刚出版的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一书中,他通过40多个小故事,向读者展示了未来 10年至30年,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养老、医疗等多个场景参与人类生活的情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 者专访时,他将思维拉回到30多年前,从实验室机器人讲起,对中美人形机器人产业做了深刻对比。 中美相当于踩在日本肩膀上 环球时报: 上个月在上海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国特斯拉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带 到展台,很多专业人士对中美人形机器人的诸多细节进行了对比。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人形机器人目前 的发展水平? 李向明: 我的判断是,今年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