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能动”到“智能” 中国机器人产业加速奔跑

行业趋势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件展品,其中100余款为全球首发新品,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数量创历史之最 [1] - 机器人产业从"单一功能"发展到"一机多能",从"单机作战"走向"群体智能",从机械式响应迈向"主动预判",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 - 机器人产业实现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机器人从"工具"向"伙伴"转变,中国人形机器人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4] 技术突破 - 机器人具备"离身智能"大脑,依托大模型技术能预判需求,实现"具身智能+离身智能"双引擎驱动 [2] - 群体智能技术实现"毫米级时空同步"协作,多台机器人能自主协商分工,形成"机器人服务军团" [3] - 模块化多能设计、群体智能调度和大模型主动服务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跃迁 [3] 商业化进展 - 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已广泛落地,而人形机器人大多仍处于展示及小规模量产阶段 [5] - 服务机器人单台日配送量相当于3个服务员,8个月即可回本,而人形机器人时薪成本仍高出人类员工20% [5] -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5] - 服务机器人因功能明确、场景固定更容易规模化应用,人形机器人面临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多重技术挑战 [6] 企业动态 - 云迹科技UP机器人实现"一机多用"灵巧转换,变身为送餐员、清洁工、巡逻员 [2] - 逐际动力科技展示多样化足端形态机器人,包括双轮、双足和双点足形态 [2] - 优必选展示面向多任务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群体作业解决方案 [3] - 普罗宇宙全球首发"大白"机器人,为全球首个兼具柔性和精度的工业级具身智能产品 [6] -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机器人出货量累计超10万台,业务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5] 产业链发展 - 国内机器人产业链迅速攻坚,多个"隐形冠军"企业显现,上游供应体系逐渐成熟 [7] - 部分企业已实现从减速器到控制器再到视觉系统的核心环节自主可控 [7] - 中国企业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标准输出,云迹科技机器人智能体去年在全球完成超5亿次服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