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商汤即汉谟拉比”?岂能让学术糟粕污染文化基因
此类伪学术行为不仅是"学术圈"的笑话,最危险的后果是对文化自信根基的动摇。这种论述将东方文明 与其他古文明混为一谈,以虚构的"东方辉煌"对抗西方中心主义,自毁文明根基。学术研究非学者一己 私事,更关乎到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试想,若青少年从小接触的是"商汤即 汉谟拉比"的荒诞结论,便难以建立起对文明连续性的深刻认同。当卢浮宫玄武岩碑的楔形文字被强行 扭曲到殷墟的甲骨上,污染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库。 要杜绝此类闹剧,需要构建学术规范的多重防线,层层把关。期刊作为学术观点的"守门人",必须守住 学术界评议的底线,剔除违背基本学术常识的糟粕;高校是学术共同体的核心,应当强化对科研诚信的 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建立终身追责机制;而学者自身更需重拾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明白学术创新的前 提是恪守规范、严谨探索。唯有如此,才能让学术成果如商周青铜器般,历久弥新,守护文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当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穿越"成中国的商汤,造成的是一场令公众哗然的学术闹剧。2007年,武汉大学 阿拉伯研究中心教授李荣建与空军雷达学院学者吴彬华,在《武汉科技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宣传汉谟 拉比与商汤实为同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