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加速场景化应用落地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加速场景化应用落地,核心竞争力聚焦"能否更快上岗",工厂搬运等模拟场景已大量呈现 [1] - 行业从"秀技术"转向探索商业化落地,厂商积极为机器人寻找"干活场景",如仓库分拣、商业导览等 [3] - "先上岗、再进家"成为普及路径,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如药房搬运、园区巡检)将率先落地 [4] 应用场景拓展 - 中国电子学会列出十大潜力场景:3C制造质检、电力站操作、船舶打磨、灾害救助、商业导览、家居服务、农业精细作业等 [3] - 工业场景强调多机协同系统化优化,多家企业已展示多机协同作业能力,提升生产线效率 [4] - 专业场景(工厂、医院)优先于消费市场探索,因任务明确且环境可控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近24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工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35.6%和25.5% [6] - 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长50%-100%,需求端拉动显著 [6] - 瑞银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超200万台,2050年达3亿台,市场规模1.4-1.7万亿美元,成本或降70%以上 [7] 技术突破方向 - 当前瓶颈在于模型架构不统一,需全链路整合能力(供应链、交付服务)确保稳定性 [6] - 未来2-5年技术重心: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低成本高寿命硬件、超大批量制造及低成本算力 [7] - 行业预测机器人能力3年增10倍、5年达100倍,1-3年内或迎来"ChatGPT时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