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 从“最能跑”到“最好用” 北京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
北京亦庄具身智能机器人政策支持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并配套专项支持政策"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每年最高给予企业3000万元支持垂类领域应用项目开发 [1] - 政策聚焦软硬技术协同攻关、数据要素先行先试、应用场景牵引推广等关键领域,包含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等八条首创措施 [1] 具身智能技术成果发布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四项核心成果:"具身世界模型体系""跨本体VLA模型""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和"千台机器人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 [1] - 行业正从追求极限运动能力的"最能跑"向支撑复杂场景系统级应用的"最好用"跃迁,展区演示包括连续运行14小时的天宫2.0及电力巡检、物料分拣等场景应用 [2] 机器人行业数据表现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6%和25.5% [2]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首位 [2]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布局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聚集六家区域创新中心,包括北京、浙江、广东、四川、湖北等地机构 [3] - 行业目标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周期从25年压缩至10年,创新中心聚焦"AI+机器人"方向,通过资源集中和开源开放加速实体化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