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万没想到!人形机器人不玩花活秀Demo,转头就靠 “实力” 谋生,卷疯了!

行业趋势转变 - 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型转向功能型 展示实际工作能力如叠衣服、拾取爆米花和踢足球[4][8][10][12] - 国际企业如波士顿动力电动Atlas和Figure02同步转向展示工厂分拣等实际工作场景[14] - 行业整体从"秀Demo"进入"秀肌肉"阶段 体现商业化迫切需求[14][16] 商业化进程加速 - 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台普遍设置市场销售岗位 直接寻求商业合作机会[16] - 人形机器人已能在特定场景完成稳定可重复任务 具备产业链评估基础[17] - 大型科技公司、车企、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平台纷纷入局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活跃[17] 投融资活动激增 - 2025年1月1日至8月5日期间 18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完成22次融资 总额达76.08亿人民币[21] - 京东年内出手6次投资22.3亿人民币 美团出手4次投资19.38亿人民币[25] - 相比2024年仅有7家企业获大厂投资8次融资总额28亿元人民币 2025年投资活动显著增加[22][23] 企业入局格局变化 - 2025年前主要由创新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主导 2025年大型企业入局趋势明显增强[20] - 互联网大厂采用"自研+投资"双路径 车企偏好自研基于供应链和应用场景优势[20][23] - 京东侧重平台化生态整合 美团聚焦解决自身业务效率问题[25] 核心技术突破重点 - 灵巧手成为影响落地的关键零部件 需解决感知、机械结构和力控算法的系统性问题[28][30][31] - 技术路线存在分歧:类人灵活性优先还是成本可靠性优先[33] - 目前多数灵巧手仍处于Demo状态 未实现现场灵活操作展示[32] 应用场景发展现状 - 娱乐功能落地最快 包括踢足球、打拳和表演戏剧等场景[34] - 企业优先布局表演格斗等易落地业务 类比早期个人电脑发展路径[34] - 行业处于Gartner曲线波峰期 上市成为获取长期资金的现实选择[34] 市场估值与预期 - 行业存在估值泡沫 市场估值奇异点早于技术发展奇异点[35] - 2025年场馆内出现数百家企业 高估值融资事件频发但需调整预期合理性[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