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2][6] - 财政部年内两次通报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典型案例,8月通报案例涉及新增隐债金额创历次新高 [2][6] - 截至2025年6月末,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90%),使用1.44万亿元 [5] 省级统筹化债机制 - 省级统筹可解决市县分化问题:2024年半数以上省份土地出让金对债务利息覆盖倍数超1倍,所有省份该指标均超0.5倍 [3] - 省级统筹三路径:分配化债资源(如调整专项债用途至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协调金融支持(优化平台债务结构)、担保市县级发债(统借统还/省级增信) [3][7][8] - 全国人大批准2024-2026年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2024-2028年每年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用于化债 [7] 公开市场债券优势 - 城投债利率显著低于贷款:2025年8月AAA/AA+/AA级3年期城投债收益率仅1.85%/1.90%/2.00%,低于1年期LPR(3.00%)和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6%) [4][9] - 债券可无限次滚续:监管支持借新还旧,贷款重组则触发风险分类下调(次级类+观察期重置) [4][10] - 部分退出平台名单的城投公司可用债券募集资金偿还非标等高息债务 [4][10] 评级管理对化债影响 - 外部评级下调会触发金融工具减值计提,且财务指标恶化将导致银行风险权重从75%升至100% [12][13] - 评级下调主因:非标违约/商票逾期(占38%)、对外担保代偿风险(占24%)、重大资产划转(占18%) [14] - 建议城投公司优化债券期限结构,减少短期/私募品种,重大资产重组时提前与评级机构沟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