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ChatGPT时刻前夜 最快1-2年实现关键突破 [1] - 2025H1国内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长50-100% [1] - 技术突破与算力升级将驱动市场规模和生态格局全面重塑 [2] 行业发展阶段 - 短期1-2年国内市场在政策补贴与场景拓展推动下保持高速增长 整机厂及核心零部件厂商订单可见度高 [2] - 中期2-5年端到端具身智能模型有望成为主流架构 推动从示范样机向大规模商业化迈进 [2] - 长期5年以上家用与工业市场年出货量或达百万级别 竞争焦点转向成本控制与生态体系建设 [2] 技术瓶颈分析 - 硬件并非最大瓶颈 整机和灵巧手已满足多数应用需求 量产与工程化仍需优化但非根本制约因素 [3] - 具身智能AI模型架构是关键短板 VLA模型存在先天不足 数据不足且结合RL训练后效果有限 [4] - 视频生成/世界模型路径更具潜力 通过模拟任务再映射控制 更易收敛且速度可能优于VLA [4] 技术突破方向 - RL Scaling Law有待突破 当前缺乏迁移性 新任务需从零训练 需实现类似语言模型的Scaling Law [5] - 视频生成路径需降低画质追求以减少GPU算力消耗 重点关注执行效率 [4] - 分布式算力是未来趋势 本体算力仅相当于数个手机(峰值功耗约100W) 需依赖工厂/小区级局域服务器 [6] 产业链投资机会 - 硬件端关注进入量产爬坡阶段的驱动器与传感器厂商 [2] - 软件端关注具备视频生成世界模型研发能力的AI公司 [2] - 基础设施端看好分布式算力中心及边缘云服务商 将与5G/6G形成生态协同 [2] 全球化发展 - 海外特斯拉/Figure AI等龙头企业实现量产将加速全球产业链分工与技术标准统一 [2]
WRC 2025聚焦(2):人形机器人临近“CHATGPT时刻” 模型架构成核心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