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目标差异 - 2016年供给侧改革背景为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亏损面超80% 目标为化解过剩产能并提升行业集中度 通过行政手段关停重组产能约10亿吨 煤矿数量从1万多处降至4000余处 CR10从40%升至50%以上 [5] - 2025年反内卷政策背景为新能源替代加速 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50% 2025年上半年规上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2.4% 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0% 核心目标为规范市场秩序并遏制无序竞争 通过限制超产及打击低价倾销稳定煤价 [6] 煤炭价格变动情况 - 动力煤价格自年初770元/吨下跌至6月低点617元/吨 跌幅19.87% 较2021年高点下跌75.12% [2] - 焦煤价格自年初1430元/吨下跌至6月低点1170元/吨 跌幅18.18% 较2021年高点下跌74.56% 近一半山西焦煤矿出现边际亏损 [2] - 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自年初1162.5元/吨下跌至6月低点709元/吨 跌幅39.01% 较2021年高点下跌81.72% [2] 政策手段与实施路径 - 供给侧改革采用行政主导产能出清 包括严禁新增产能 强制淘汰30万吨以下煤矿 推行276工作日限产政策 [7] - 供给侧改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形成8家亿吨级煤企 产能向晋陕蒙新集中 四省产量占比超80% [8] - 反内卷政策采用行政与市场结合调控 严控月度产量不超过核定产能10% 对超产煤矿责令停产整改并在全省通报 [10] - 反内卷政策通过企业自律试行276工作日方案 并运用煤炭长协价格作为市场压舱石 [11][12] 政策效果对比 - 供给侧改革后煤炭产能从2016年57.3亿吨降至2017年44亿吨 产能利用率从59.53%提升至77.82% 2018年产能增至45亿吨 利用率达82.18% [13] - 2016年原煤产量34.11亿吨 同比下降8.97% 2017年产量34.24亿吨同比增长3.31% 2018年产量36.98亿吨同比增长4.94% [13] - 煤炭价格从2015年12月低点365元/吨涨至2018年2月775元/吨 行业利润总额从2015年440.8亿元提升至2018年2888.2亿元 三年增长555.22% [13][14] - 反内卷政策实施后焦煤期货从6月低点709元/吨反弹至1288.5元/吨 动力煤从617元/吨反弹至666元/吨 安泽焦煤从1170元/吨反弹至1500元/吨 [15] 行业长期格局变化 - 供给侧改革使行业CR10从40%提升至52.9% 2022年行业利润总额达历史高点10202亿元 [14] - 反内卷政策面临能源转型挑战 需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端升级 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型能源体系 [15] 政策协同与差异 - 两者均旨在解决产能过剩和低效竞争 工具存在互补性 去产能与限超产形成政策接力 [16][17] - 供给侧改革侧重去存量并以行政命令为主 反内卷侧重控增量且强调市场机制与行业自律结合 [18] 行业现状与政策定位 - 煤炭市场总体处于供需略有缺口格局 焦煤资源在国内仍偏紧缺 近3年价格下跌主因增产保供和进口增长 [19] - 反内卷政策需避免过度干预导致煤价大幅上涨 应通过市场化调节和产业政策控制产能 [20] - 煤炭行业不需要一刀切式改革 需通过核查超产 限制劣质进口煤 建立弹性产能储备等措施实现平稳发展 [20]
煤炭“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