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亿元订单开始涌入,但机器人仅仅靠表演支撑不了这个赛道

行业订单情况 - 头部厂商宇树、智元、优必选等披露合计超2亿元人民币人形机器人订单,客户主要来自运营商、车企、3C及半导体企业 [1] - 智元与宇树共同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采购订单,其中智元7800万元中标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宇树4605万元中标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及配件,交付周期预计三年 [3]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但产业链合作动态未明确 [4] - 优必选预计2024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用于车企、3C及半导体企业的搬运、分拣等场景 [5] - 松延动力已签约2000台机器人,7月产能突破百台;加速进化完成数百万台交付,海外占比超50%;智元近百台机器人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5] 订单落地挑战 - 部分订单存在融资炒作嫌疑,或受供应链产能限制无法按时交付,投资人需审慎评估 [1] - 机器人落地需满足客户经济账,大额订单当前主要提供信息与品牌价值,行业预计一年内接近落地临界点 [1] - 供应链问题突出,部分厂商因合作方无法扩产导致交货困难,预计下半年供应链将改善 [7] - 机器人实际作业中频繁出现本体质量问题,如拧螺丝等高精度任务难以完成,需突破高刚度关节、千赫兹力控等技术瓶颈 [8] - 高强度训练易导致机器人损坏,行业需解决长期技术可用性问题,确保24小时工作能力 [9] 技术应用与场景适配 - 工业场景对机器人泛化能力要求较低,但服务业复杂场景更利于模型能力提升 [9] - 客户需求聚焦性价比,厂商调整灵巧手自由度以降低算力需求,提升任务成功率 [10] - 工业领域探索"甜点区间",即在低成本下实现高效能,例如不改造基础设施完成复杂工作 [11] - 星动纪元机器人当前效率达人力70%,预计明年提升至90%,端到端技术路线助力性能优化 [1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被行业视为"机器人量产元年",第一梯队厂商订单规模或破千台,市场总量超万台 [11] - 厂商加速产能布局,松延动力计划Q3完成量产流程,Q4启动出海业务 [5] - 行业核心目标是实现机器人真正解放生产力,而非仅展示表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