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60亿“扫地茅”,又要IPO了

港股IPO计划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计划以"A+H"模式登陆港股 或成为2025年智能硬件赛道重磅二次上市案例 [2] - 港股正迎来A股企业双重上市潮 上半年14家A股企业启动港股上市流程 计划募资总额达1800亿港元 实际平均募资约100亿港元 其中高端制造企业占比超七成 [2] - 港股市场更愿给有全球潜力的硬科技公司更高溢价 2025年港股双重上市的14家千亿级企业平均募资额达128亿港元 上市后三个月内股价平均涨幅为23% [1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6%至34.28亿元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2.92%至2.67亿元 [7]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19.18亿元 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扫地机器人销量冠军 [7] - 2025年Q1整体毛利率跌至45.48% 同比下降11.02个百分点 创近年新低 [8] - 2025年Q1总成本超31亿元 同比暴涨118.6% 其中销售费用超9.5亿元同比激增近170% 研发费用2.66亿元增长36.9% [10]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至-4218万元 同比下降118% 创上市以来最差纪录 [11]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市值超460亿元 较2021年千亿元巅峰有所滑落 但常年稳居全球扫地机器人行业前列 [2] - 在北美市场高端机型市占率达57% 相当于每卖出两台高端扫地机就有一台来自石头 [7] - 欧洲市场以120%增速成为新增长点 [7] - 全球智能清洁赛道从蓝海转向红海 科沃斯 追觅等加速出海 iRobot等海外巨头打价格战 美的 海尔等家电巨头入局 [10] - 2025年智能清洁市场竞争白热化 1699元级自动集尘吸尘器带动中端机型价格下探 iRobot对旧款机型实施"买一送一"促销 [10] 技术研发与产品战略 - 公司拥有三大技术优势:庞大的扫地机器人场景数据库 自主研发的AI视觉识别系统 正在测试的自动上下水2.0技术 [12] - 已在硅谷设立AI实验室 招募30余名前谷歌 特斯拉工程师 专攻多模态交互和自主决策 [17] - 从代工贴牌到技术自立 形成清晰的价格和技术梯队 包括高端旗舰G系列和千元级性价比机型小瓦系列 [5] - 通过自建生产线 拓展海外渠道 三年内将自主品牌营收占比从10%提升至90% [6] 全球化布局与挑战 - 为应对美国关税 越南工厂紧急扩产 目前覆盖北美50%需求 但产能利用率仅50% 成本优势未突出显现 [10] - 2025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0亿元 欧美市场占比超60% 新兴市场如东南亚 拉美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 [16] - 港股募资计划中约40%资金将用于建设全球售后服务体系 包括在15个国家建立维修中心和24小时客服系统 [17] - 中端机型北美促销价较发布价降幅超20% 但旗舰产品仍坚守高端定位 [10] 创始人背景与资本动作 - 创始人昌敬曾任职傲游天下 微软 腾讯 百度等科技巨头 2014年创立石头科技 [3] - 创业初期获得小米生态链数百万美元融资 2016年推出首款产品"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 [5] - 2017年开始逐步降低对小米依赖 实现品牌独立转型 [5] - 2023年至2024年创始人累计减持套现8.88亿元 同时跨界创立极石汽车并担任首要职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