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信发展: 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核心观点 - 公司制定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规范捐赠行为并加强管理 以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1][2] 捐赠定义与原则 - 对外捐赠指以公司名义在公益活动中捐赠财产的行为 包括帮助抵抗自然灾害 构建生态环境 救助危困群体等 [2] - 捐赠遵循自愿无偿原则 拒绝强行要求捐赠 且不得要求受赠方创造市场不公平条件 [2] - 捐赠主体需清晰 必须以公司名义进行 不得以个人名义捐赠公司财产 [2] - 捐赠需量力而行 在公司力所能及基础上参与 若导致亏损或影响正常经营则不得捐赠 [2] - 捐赠需诚实守信 履行审批程序并遵守法律法规 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3] 捐赠类型与范围 - 捐赠类型分为公益性捐赠 救济性捐赠和其他捐赠三类 [3] - 公益性捐赠面向教育 科学 文化 卫生医疗 公共安全 体育事业 环境保护及公共设施建设 [3] - 救济性捐赠面向自然灾害地区 老少边穷地区及社会弱势群体 用于生产生活救济救助 [3] - 其他捐赠指向人道主义或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公共福利事业 [3] - 捐赠财产包括现金和实物资产 需权属清晰无争议 [3] - 受益人需为公司外部的公益性团体 非营利事业单位 社会弱势群体或个人 [3] 决策程序与规则 - 捐赠审批需严格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规定权限履行程序 [3] - 每个完整会计年度内累计捐赠金额不得超过500万元 由总裁决定 [4] - 超过500万元额度需由董事会决议 达到更高规定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 [4][5] - 连续12个月累计计算需提交审议时 仅需审议本次捐赠并披露已发生捐赠 [5] - 累计捐赠金额包括公司及子公司同期发生金额 [5] - 捐赠需由经办部门提出申请 经主管领导审核后按审批程序执行 申请需包含捐赠事由 对象 途径 方式 责任人 财产构成及数额 交接程序等内容 [5] 检查与监督 - 公司需做好捐赠统计及宣传工作 支出原则上统一冠公司名称 [5] - 捐赠完成后经办部门需评估总结 跟踪监督 收集图文资料存档 建立捐赠档案 包括申请报告 审批文件 捐赠统计 执行情况 收据等 并在年底报送审计监察部和董事会办公室 [6] - 审计监察部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信息披露工作 [6] 附则 - 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执行 与相关规定抵触时按相关规定执行 [6] - 办法由董事会负责解释 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生效 修改亦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