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制定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 旨在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 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大问责力度 [1][2][3] 制度制定依据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内部规定 [2] - 要求人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 [2] 重大差错定义范围 - 重大差错包括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重大遗漏信息补充 业绩预告修正 业绩快报与年报数据重大差异等情形 [3] - 具体涵盖财务报告违反会计准则影响判断 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错误或遗漏 业绩预告与年报存在重大差异且无法合理解释等情况 [3]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公司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 各部门及子公司负责人 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财务审计部门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3] 责任追究原则 - 遵循实事求是 公开公平公正 惩前毖后 责任与权利对等 过错与责任相适应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六项原则 [4] 调查执行机制 - 由证券部会同财务部 审计部在董事会秘书领导下收集资料并提出处理方案 报董事会批准执行 [4] - 要求相关人员配合调查不得阻挠 [4] 信息披露要求 - 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重大遗漏补充或业绩预告修正时 需逐项披露原因及影响 并公告问责措施和处理结果 [5] 责任划分标准 - 各部门及子公司对提供资料承担直接责任 机构负责人承担领导责任 [5] - 追究责任情形包括违反法律法规 违反交易所规范性文件 违反公司内部制度 不按规程办事 不及时沟通汇报及其他个人原因 [5] 处罚轻重情节 - 从重处罚情形包括情节恶劣后果严重 打击报复 阻挠调查 拒不纠正错误 拒不执行处理决定等 [6] - 从轻减轻处罚情形包括阻止不良后果 主动纠正错误挽回损失 因意外或不可抗力等非主观因素造成差错 [7] 责任追究形式 - 包括行政责任(如通报批评 调岗 停职 撤职 解除劳动合同等)和经济责任(如降薪 罚款 赔偿损失等) [6][7] - 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 处理执行程序 - 董事会可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追究责任 经济处罚金额由董事会根据情节确定 [8] - 被追究责任者可于30日内提出书面申诉 申诉期间不影响决定执行 [8] 制度适用范围扩展 - 季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认定与责任追究参照本制度执行 [8] 制度生效与解释 - 本制度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由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8]
怡合达: 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