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速除牌机制”发威 长期停牌港股公司进入补救期

港股退市机制执行情况 - 2024年截至8月14日共35家港股公司退市 其中16家被港交所强制除牌 [1] - 港交所2018年推出快速除牌机制 主板连续停牌超18个月或创业板超12个月可取消上市地位 [1] - 财务造假等严重违规行为可被立即除牌 [1] 强制除牌公司特征 - 16家强制除牌公司普遍存在业务运营不足 资产状况不佳 公司治理缺陷或财务违规问题 [2] - 涉及非银金融 软件服务 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 包含2家SPAC公司 [2] - SPAC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业务合并交易须启动退市 如VISION DEAL-Z案例 [2] 重大除牌案例 - 恒大集团于8月25日起被取消上市地位 清盘程序涉及187份债务证明 债权金额约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 [3] - 2018-2024年港交所累计除牌211家公司 其中主板强制除牌超160家 [3] 市场流动性影响 - 港股主板2025年7月日均成交额达2423亿港元 较2023年12月1102亿港元增长120% [3] 长期停牌公司状况 - 截至2024年7月底有90家公司停牌超3个月处于休眠状态 [4] - 诺辉健康 联众国际补救截止期为9月27日 当代置业等18家公司截止期为10月1日 [4] - 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 天誉置业 恒盛地产均因未披露2024年报于2025年4月1日停牌 [4] 复牌程序要求 - 港交所会在停牌三个月内刊发复牌指引 要求发行人定期披露进展 [4] - 需完全解决问题而非仅提交计划 最终由上市委员会决定除牌 [4] - 诺发集团因未在2024年4月2日前复牌 经复核后于8月7日正式除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