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递企业开始放弃低价竞争策略

行业转型与政策导向 - 多地快递行业协会发布"反内卷"声明,呼吁依法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1] - 北京市快递协会倡议企业摒弃价格比拼思维,坚守合理利润率区间,确保资金投入运营与创新[1] - 国家邮政局7月会议明确反对"内卷式"竞争,要求完善市场规则,7月29日座谈会再次强调依法治理[2] 价格调整与市场反应 - 浙江义乌快递最低价从1.1元/票提升至1.2元/票,广东8月4日起底价上调0.4元/票至1.4元/票以上[3] - 福建从业者认为若均价提至1.4元将显著利好企业,广东与浙江产能占全国近半,调价具全国示范效应[3][3] - 7月快递业务收入1206.4亿元同比增长8.9%,但申通、韵达、圆通单票收入同比下滑1%-6.69%[2] 盈利与技术升级 - 德邦股份上半年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同比减少84.26%-87.86%因单价降幅大于成本[4] - 行业预计四季度旺季价格与盈利改善,企业通过智能设备(如无人车)降本,通达系单票成本可降0.1元[4][5] - 西藏中通无人车完成高原测试,圆通海南交付24台无人车,顺丰和中通2023年无人物流车规模或达数千辆[5] 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 专家指出行业"量价倒挂"严重,加盟制快递同质化竞争导致产能过剩和低水平运营问题突出[2] - 服务质量、时效、售后保障将成竞争关键因素,2025年AI、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应用将加速[1][5] - 无人配送技术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最后一公里场景率先落地,自动化分拣与无人机配送成趋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