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活水”滋养“智造名城”

历史维度:金融发展基础 - 1980年代开创县级市先河创办农商行 1991年批准36家工业企业发行债券2350万元 为乡镇企业开辟新融资渠道[2] - 1996年常熟港开放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2500万元贷款支持港口设备采购[2] - 2003年农行常熟支行为88家骨干企业提供60.8亿元授信 创当地金融业纪录[3] - 2018年12家金融机构为绿色企业提供34亿元贷款 降低信贷成本[3] - 运用科创指数贷累计支持636家科创企业获得授信340.6亿元[3]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95.6亿元 不变价增速9.7% 占GDP比重6.2% 对苏州GDP增速贡献0.31个百分点[3] 现实维度:金融体系现状 - 共有各类金融机构超200家 建立银行/保险/证券/私募基金/地方金融机构并存体系[5] - 2024年度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合计入库税收近20亿元 其中纳税超亿元机构4家[5] - 当前存贷款规模突破1.1万亿元 备案私募基金规模300亿元[5] - 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9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5] - 发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提出14项具体任务[6] - 目标到2027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20亿元 占GDP比重超6.5% 亿元税收金融机构超5家[6] - 目标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800亿元和6000亿元 保费收入每年超100亿元[6]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超50只 规模超250亿元 新增直接融资规模超100亿元[6] 发展维度:产业与金融融合 - 2024年GDP达3079.1亿元 增长6.2% 成为全国第五个GDP破3000亿元县级市[7] - 工业基础雄厚:超1.5万家工业企业 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7] - 产业布局: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为支柱 新能源/数字经济/声学为重点 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时尚经济为未来产业[7] - 发布金融支持地方发展六大行动:科技金融提质扩面/重大项目引擎助力/小微融资精准滴灌/跨境出海扬帆护航/乡村振兴金润三农/风险减量保险赋能[8] - 英飞尼迪资本计划成立10亿元产业合作基金 引进链主企业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8] - 市采通平台成为小微企业跨境贸易首选 金融政策解决融资难题[9]